堅持創新驅動,突出示范引領。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的核心在示范,靈魂在創新。一是探索書畫稅收。設立全國首家書畫稅收服務大廳,2020年7月份,山東省書畫行業稅收政策宣講會在中晨書畫藝術產業園舉行,國家稅務總局在青州中晨書畫藝術產業園試點書畫稅收政策,發布《書畫行業納稅操作指南》,一系列書畫行業最優稅收政策順利落地,進一步規范書畫市場秩序,書畫藝術品稅收開票額度達1190.3萬元。二是建立書畫指數。與中國經濟信息社共同編制發布“中國濰坊書畫指數”,從市場發展、產業培育、品牌知名度與需求消費熱度等方面,構建起指標評價體系,為全國書畫市場和產業發展提供重要咨詢和數據服務平臺。三是發展藝術金融。首創“銀行+評估擔保+畫廊”的藝術金融模式,建立金融機構進入書畫藝術市場的長效機制,濰坊銀行、青州農村商業銀行累計為園區畫廊授信1億元。四是加強版權保護。設立版權服務中心,提供版權登記和維權服務,解決藝術作品的保真、合理買賣估值以及有據跟蹤流通等核心問題,促進藝術品的交易和流通,截止目前,開展版權登記2000余件。
實施文旅融合,豐富園區業態。一是打造展會品牌。2021年,經文旅部批準中國青州書畫年會和中國青州非遺美食周兩項國家級展會活動落戶產業園。首屆中國青州書畫年會因疫情采取線上形式舉辦,共展出書畫作品1200余幅,瀏覽量2200萬人次。舉辦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系列展覽、三十一省市及山東省各地市美協主席作品展、書畫藏品展暨線上作品拍賣會等會展活動200余場。二是發展書畫旅游。制定出臺書畫旅游專項獎勵辦法,打造書畫特色旅游路線,建設非遺文旅空間,開展書畫藝術采風研學旅游活動,開發書畫藝術文創產品,園區年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億元。三是發展書畫電商。加強書畫產業與互聯網應用、數字化建設的有機結合,緊緊抓住網紅帶貨、直播銷售等新興業態,促進書畫藝術品消費轉型升級。2021年5月成立中國畫都書畫產業平臺,支持中晨書畫藝術產業園大力發展書畫電商。目前,園區建設線上書畫電商基地、大眾書畫平價超市7個,發展書畫電商企業60余家,直播帶貨成為書畫銷售重要渠道,年電商交易額突破5億元。
文化產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認真落實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印發的《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推動書畫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一是帶動集群發展。園區發展輻射帶動青州形成九大書畫市場、六大書畫寫生創作基地、五個書畫交流培訓平臺、三個民間支持體系的“9653”書畫產業集群,畫廊500多家,書畫從業人員5萬余人。二是助力農民增收。培植發展青州農民畫產業,累計培訓農民畫人才3000人次。如今,青州農民畫協會會員2000多人,農民畫專業合作社10個,年創畫作萬余幅,農民畫年交易額4000萬元以上,青州農民畫成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路徑。三是培育書畫人才。建成青州市外國語學校、圣穗美藝術培訓學校、鳳凰藝術學院等,逐步形成基礎教育、大眾培訓、職業教育、高端書畫人才培育體系,年開展培訓班100余場,每年為山東省乃至全國書畫藝術產業輸送各類后備人才2000余人。
政府強力推動,匯聚創建合力。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園區創建工作列入省市縣“十四五”規劃,2022年濰坊市政府工作報告專門作出部署。出臺《濰坊市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濰坊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在資金、人才、土地、園區建設等方面為園區提供有力支持,累計為園區發展創建提供資金支持近5000萬元。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市縣兩級工作專班定期召開專題創建工作推進會議,全力推進創建工作。建立書畫藝術產業發展統計監測制度,定期收集園區內企業、經營業戶和從業人員等相關數據,找準優勢和不足,指導園區工作,推動書畫產業發展。三是發揮市場作用。2021年以來,園區投資2.8億元,開工建設6萬平方米的鄉村文化藝術產業園,不斷完善功能布局和道路、設施等基礎配套。加強創業孵化和企業招引,新增16名全國知名藝術家工作室,新增甘竹軒、北京萬藝等書畫藝術電商公司30多家,規模以上文化旅游企業達28家。2019年到2021年,中晨書畫藝術產業園企業營業收入從31.92億元增長到51.63億元。